“今冬我們要在‘五良’融合宜機化項目區播種近2000畝冬小麥,預計產量將比本地常規冬小麥增產30%左右?!睂Y中縣公民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協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唐亮來說,擴種是確保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利國利民之策。
項目區的村民擔憂也不少:“小麥馬上要播種了,但是新型合作模式下收益如何保障?”“水利設施不足,冬小麥和春耕生產灌溉怎么辦?”……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資中縣公民鎮充分利用“有事來協商”廊(亭)平臺,共同協商冬小麥提質增產問題,為冬播“保駕護航”。
議事亭
11月中旬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公民鎮太平寺村4組的協商議事亭里迎來一群熱心人,公民鎮政協工作委員會“五良”融合片區冬小麥提質增產技術分析協商會在這里召開??h政協農業農村委、委員聯絡辦負責人及農業界別委員代表,市農科院專家,四川科潤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員,鎮村干部和群眾代表齊聚議事亭,各抒己見,出謀劃策。
分析協商
會上,群眾代表紛紛關心村集體經濟怎么發展、新型合作模式收益如何分配,四川科潤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就此作詳細解答,并分析探索“兩全兩有再分紅”模式,在土地全入股、農業社會化服務全托管模式下,聯合資中農信金融政策支持和保險托底,確保在土地流轉金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土地收益分紅。
針對“水利設施不足,如何保障冬小麥及春耕生產灌溉”這一問題,太平寺村黨總支書記申林表示,通過“五良”融合項目,新建堰塘,增加片區儲水量;用好用活2023年鄉村振興產業銜接資金項目,解決水利管網鋪設和產業道路建設等問題;通過籌工籌勞等模式,組織發動群眾自發維修保護水利設施設備。
現場調研
來自農業界別的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表示將協助對接上級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及時解決“五良”融合片區水利設施不足等問題,并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監督職能,對項目經營運行、銷售分紅等流程全過程監管,切實保障群眾利益。他們還表示,將常態化開展政協委員“三送”服務,即“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上門,讓群眾將農業知識學到腦里,將機械化耕作技能學到手里。
會后,參加協商的村民代表說:“這樣協商大家聽得懂,接地氣、有溫度,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資中縣政協農業農村委主任賴尊國表示,“五良”融合宜機化項目既是惠民惠農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探索丘區糧油發展的重要途徑。公民鎮作為全省首個“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試點片區,要充分發揮好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的作用,讓群眾“有處發聲,有地可議”。
機械化松土
據了解,目前,資中縣政協在全縣搭建了“有事來協商”縣級平臺1個、鎮級平臺22個、村級平臺32個(覆蓋輻射192個村)、園區平臺3個,通過廣泛收集協商議題,定期召開協商議事會。以貼近群眾、通俗易懂的方式,讓縣政協委員、群眾代表、企業業主代表參與到協商實踐中。
全縣自開展“有事來協商”工作以來,開展活動131場次,委員參與1389人次,提出意見、建議901條,共有790條意見、建議得到采納,其中426條已經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