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內江市資中縣銀山鎮老場村、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里,碧綠的“資中血橙”果樹漫山遍野,冬日暖陽在青澀的果實上灑下金色陽光。半年過后,這些青果將慢慢變成紫橙色,成熟后的果子的果肉脆嫩化渣、汁多味濃。
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研究中心的碩士研究生王寒雪蹲在果樹下,用小鍬細心地收集著土壤樣本,她所在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團隊正著手研發血橙專用的有機肥。她說:“我們正探索在血橙保果、壯果等不同階段施加不同養分配比的肥料,提升血橙的口感,改善土壤環境?!?br/>
資中縣是“中國血橙之鄉”,為不斷擦亮這塊農業“金字招牌”,資中縣建成了院士專家工作站,攻關血橙留樹保鮮、橙花青素形成機理研究、血橙套種大豆立體循環模式等農業科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也幫助園區突破血橙產業的多項技術難題,使血橙品系新增品種1個、血橙供應期從2個月延長到6個月。
目前,園區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血橙種植基地,年產40萬噸血橙,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的龍頭產業。
資中縣地處四川盆地沱江中游的腹心地帶,人口為120余萬,是典型的丘陵地區農業大縣。記者走進資中縣公民鎮太平寺村看到,幾臺挖掘機正在平整道路。該村黨支部書記申林說:“全村3100多人,在家勞動力僅有百余個。為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縣里對全村2600多畝田地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全部實現機器種收?!?/p>
同時,太平寺村一改過去單純的土地流轉模式,95%的村民田地入股村集體經濟,再與第三方業主合作推廣規模種植,收益按業主70%、村集體2.5%、村民27.5%的比例分成。去年村集體經濟分紅12萬多元,村民每畝田地收入700多元,比過去農戶個人土地流轉每畝增加200元左右,還解決了50多人就業。申林說:“已有22名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種地了,隔壁村的人也跑來取經?!?/p>
2021年,資中縣的糧食播種面積為162.03萬畝,糧食產量達57.41萬噸,實現“十七連增”,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0%。
走進四川天藝種業有限公司的廠房,一座2層樓高的白色烘干房格外顯眼?!?0后”總經理曹翔指著烘干房前的一個巨大漏斗說:“貨車倒進廠房,在漏斗里卸料后,玉米就能自動傳輸進烘干房,最多一次性可烘干60噸,不僅滿足了本地農戶的需求,連隔壁省市的玉米制種公司也常來加工糧食?!?/p>
天藝種業是資中縣一家“育、繁、推”一體化的科技型企業。寬敞的車間里整齊地擺放著一個個半人高的大口袋,金黃色的玉米種子包裹著一層鮮紅色的種衣劑,抓一把在手里,清香撲鼻。曹翔說:“我們公司年產銷種子500萬公斤,覆蓋西南地區多個省市,并遠銷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br/>
年紀輕輕的曹翔很有見地。他說:“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種子和機械化。我們建成了全省領先的自動化玉米種子果穗烘干及精加工生產線,還與省內外多家種企和科研院所進行科研合作,年投入科研經費上百萬元?!?/p>
截至目前,資中縣已與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組建科研平臺19個,集聚科技項目195項,獲涉農專利授權11項,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6項。
行走在資中縣,記者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力量正不斷匯聚成這個丘陵地區農業大縣的綠色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