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四川省、內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立足自身實際,大力開展鎮、村便民服務體系“三化”建設,全面提升服務質效,積極打造“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便民服務圈”,切實推動便民服務向基層延伸,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米”。
以示范創建為契機,夯實便民服務新基礎
將全區3個便民服務中心、20個便民服務站全部納入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范圍,2022年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1個鎮、14個村(社區),全力推進?。ㄊ校┘壥痉吨行模ㄕ荆┙ㄔO,以點帶面,推動“三化”建設全覆蓋。嚴格按照“三化”建設要求,對“3+20”個便民服務中心(站)進行組網建設。啟動3個便民服務中心新(擴)建工作,大廳面積全部達到省級標準;增添取號機、評價儀等信息化設備,配備1名幫辦代辦專員;統一規范標志名稱、工作制度、辦理事項、人員配備等,并結合實際條件及服務需求,增設無障礙通道、老花鏡、放大鏡等適老化設施設備;精心營造氛圍,創建暖心服務陣地。積極構建全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便民服務圈”。
靖民鎮便民服務中心
以規劃編制為引領,構建便民服務新格局
著眼于近期、中期、遠期(2022—2035年)發展需要,聚焦群眾辦事、片區功能定位(內江先進制造業聚集片區)、產業發展新要求,按照整合集約資源、發揮集聚效應的可持續性原則,結合鎮、村規劃意見和實際情況,科學編制便民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將全區“3+20”個便民服務中心(站)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科學合理建設中心城區、鎮、村(社區)的便民服務設施,對服務場地、服務功能、服務事項、服務窗口、制度建設、人才隊伍、信息化建設、拓展“政務服務+”8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科學規劃。2022—2023年,區財政部門將投入資金200萬元,推動全區23個便民服務陣地提檔升級,助推鎮(街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放權賦能為抓手,提升便民服務新體驗
推動資源下沉,依法為基層放權賦能,確?;鶎邮虑榛鶎愚k。整合審批服務資源,將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服務等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結合開發區的特點,探索將服務企業的相關事項以委托或幫代辦的形式下放到便民服務中心,打造特色服務。出臺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站)服務事項指導目錄,系統梳理便民服務中心服務事項101項、高頻服務事項64項、一件事一次辦25項、代辦事項61項。2022年全區便民服務中心(站)共辦理醫保、社保類等事項6.7萬件。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解決群眾難辦事60余件,群眾滿意率100%。同時,納入綜治維穩、司法調解、信訪接待等服務,逐步為群眾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務。積極探索“政務服務+產業”“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文旅”等創新工作,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的改革紅利。
以能力建設為突破口,打造便民服務新形象
整合資源,選優配強便民服務中心、服務站工作人員以及村級代辦員。引導鼓勵優秀年輕干部到窗口鍛煉成長,將網格員、志愿者等納入村(社區)代辦員范圍,截至目前,內江經開區鎮(街道)、村(社區)級代辦員共計586名。以開展干部隊伍“作風能力專項提升行動”為契機,定期組織窗口人員參加培訓,強化政策法規、“放管服”改革要求和業務技能等。組織窗口人員參加全市政務服務系統首屆技能大賽,持續提升隊伍能力水平。設立黨員示范崗、政務服務明星等,每季度開展服務評比和質量評估。定位重點服務人群,精準梳理全區老、弱、病、殘等重點服務人群4555人,形成臺賬,為其提供預約辦、上門辦、延時辦、掌上辦服務。積極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全力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