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預計到2040年,全球新發癌癥將達到2800萬,40%新發癌癥可預防!9月21日,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發布了第12版(2022版)年度抗癌進展報告。
報告中提到了這樣幾個數據:
1、預計2040年全球新發癌癥將達到2800萬例;
2、40%的新發癌癥與可預防、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關;
3、不使用煙草,是預防癌癥發生、發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4、近20%的新發癌癥與超重或肥胖、飲酒、不健康飲食和久坐不動有關;
5、幾乎所有的宮頸癌,以及大多數頭頸癌和肛門癌,可通過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來預防;
6、大多數肝癌可通過接種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來預防;
7、大多數皮膚癌可通過避免太陽和室內日光浴設備的紫外線照射來預防。
報告指出,癌癥是全球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1810萬例,導致989萬人死亡。
新發癌癥源自這8大危險因素!
科學家已經確定,40%以上的新發癌癥與可預防、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關。這次最新版的抗癌進展報告列出了8種癌癥危險因素,一定要避免!
1、煙草使用
吸煙是癌癥的主要可預防原因。吸煙與肺癌之外的17種不同類型的癌癥的發展有關。因為吸煙使人接觸到許多有害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導致細胞和分子的改變,從而導致癌癥的發展。
根據最近的一項分析,與不吸煙的成年人相比,吸煙的成年人死于癌癥的風險高出三倍。
同樣,二手煙也會增加不吸煙者患肺癌的風險。
2、超重或肥胖、飲食不健康、久坐不動
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會增加患15種癌癥的風險,身體活動可以降低9種癌癥的風險。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積極鍛煉身體和均衡飲食,是降低患癌癥或死于癌癥風險的有效方法。
3、飲酒
飲酒會增加6種不同類型癌癥的風險,此外,其他癌癥類型的風險可能也會增加。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增加癌癥風險。
研究表明,即使中年時飲酒停止或減少,成年早期過量飲酒也可能會增加晚年癌癥風險。
4、紫外線照射
暴露于陽光或室內曬黑設備的紫外線輻射,對三種主要類型的皮膚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瘤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后者是最致命的皮膚癌。
減少皮膚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養成防曬習慣,不使用紫外線室內曬黑設備。
5、致癌病原體感染
持續感染幾種病原體,導致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的感染疾病,會增加人患多種癌癥的風險。在美國,大約3%的癌癥病例是由病原體感染引起的。
在全球范圍內,估計2018年,13%的癌癥病例歸因于致病性感染,其中90%以上的病例歸因于四種病原體:人乳頭瘤病毒(HP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和幽門螺桿菌(Hp)。
6、糖尿病
研究人員發現,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的人患某些癌癥的風險增加,如肝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膀胱癌。此外,有證據表明,糖尿病可能與癌癥死亡率增加有關。
7、生育和激素影響
最近的研究表明,分娩可以降低母親患上一種常見類型乳腺癌的風險,即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經產婦(已經生產過孩子的女性)在絕經后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
然而,對于年輕女性來說,分娩則增加了患上雌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的風險,這類乳腺癌預后較差。
數據表明,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組合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與從未使用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相比,使用雌激素+孕激素組合10年或更長時間的女性的風險更大。
8、暴露于環境致癌物
環境中接觸污染物和某些職業因素會增加人患癌癥的風險。例如,氡是一種天然產生的放射性氣體,它來自土壤、巖石和水中鈾的分解,是美國從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環境致癌物的其他例子包括砷、石棉、鉛、輻射和苯。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稱,環境風險因素占全球所有癌癥的近20%。